2024年,攻坚路上的辽宁足音铿锵。植根文化沃土,对接时代语境,文化振兴的乐章在环环相扣中留下激荡人心的回响。人民的目光聚焦哪里,文艺的触角就抵达哪里;攻坚的足迹攀登到哪里,文化的强音就响彻哪里。这一年,我省不仅艺术创作呈现新活力、焕发新风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新境界,更以“一城双晚”“史上最强辽金文化展”“喜剧电影周”等独具辽宁气韵的文化IP,频频出圈、火遍全网。文化视域下,一个了不起的“辽”让人惊艳。在此,我们于“2024辽宁行进曲”中撷取最动人的音符,梳理出辽宁文化十大热词,共同感受这一年的文化脉动。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揭晓,105部获奖之作从报送的1068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反映了近两年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丰硕成果。其中,辽宁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辽宁6部作品——电影《钢铁意志》、杂技剧《先声》、电视片《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广播剧《问天》、歌曲《小花》、图书《大辽河》获“优秀作品奖”。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这6部获奖作品所涉门类丰富,视角多元,影响广泛,不仅代表了我省近年来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更展现出文艺辽军勇攀高峰的强劲势头,折射出这片黑土地雄厚的文化底蕴。它们或波澜壮阔、恢宏磅礴,或清新明快、温暖动人,以丰富层次和鲜明特色凸显了“辽派”气韵。其背后的创作者们以观察者和讲述者的身份,生动刻画了时代记忆、地域风貌和精神力量。
文艺辽军,风头正劲。2024年,我省除了这6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外,魔术《拯救者·越域》《光》、小品《不了情》、贝雕《龙凤呈祥舟》以及刘宏卫和朱明月的书法作品,先后斩获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一部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在全国舞台璀璨绽放,大大提升了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辽字号”文艺品牌的辨识度,体现了辽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强大实力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及竞争力。
从春暖花开到冬雪素裹,2024年,在省文联、省作协等多部门的邀请下,来自全国的知名画家、摄影家、作家、文艺评论家等大批文化界名家频频走进辽宁,以采风创作、交流研讨、展会展览等方式,用镜头和光影聚焦振兴发展的强劲脉动,以丹青和笔墨书写中国故事的辽宁篇章。活动规模和频率之高、名家影响力和专业造诣之深,都是过去鲜见的。
文化会客厅里既有文化思想的沟通交流,更有对辽宁的聚焦和书写。2024年4月,由省文联等主办的“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万里海疆——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系列活动在锦州启幕。梨花开处、古寺门前,25位画家一路上创作油画作品182幅。2024年10月,“振兴中的辽宁”全国摄影展、“绘时代之意——第二届辽宁油画双年展”等重要艺术展相继在辽宁美术馆开幕。同月举办的第三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颁奖典礼,让文学大家和爱好者的目光聚焦举办地辽阳。11月,省作协与大连外国语大学联手举办东北亚作家工业文学论坛暨交流活动。
如此多文化名家密集参与辽宁文化会客厅活动,对极具辨识度的辽宁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振兴之美,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将辽宁美誉度扩展到更广泛的圈层。
2024年6月11日晚,当“天地河山,有梦所在”的歌声唱响,全场观众在与一个个知名喜剧人精彩互动中开怀大笑那一刻,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圆满落幕。
由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沈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堪称年度喜剧电影盛事。热情好客、自带喜感的沈阳人民笑迎八方来客,与为中国观众的欢笑持续奋进的喜剧电影人一道,回顾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辉煌历程,昂首展望喜剧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沈阳以开放、热情的姿态,为盛会安排了包括喜剧电影展映、知名喜剧电影人沈阳采风、融媒体直播、喜剧盛典等在内的丰富多彩又创意十足的内容。沈阳人骨子里的爽朗、幽默、乐观基因浇筑了“喜剧之城”的底色。沈阳是喜剧文化的沃土,是中国喜剧电影的重要基地,因此沈阳吹起中国喜剧电影聚力发展的“集结号”顺理成章。
擦亮沈阳“喜剧之城”的新名片,用喜剧电影的影响力来进一步宣传辽宁文体旅资源,这届电影周可谓收获满满。它不仅展示了沈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快乐之城的新面貌,进一步提升了沈阳的文化气质,也为辽宁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大展云集,实力圈粉。2024年,辽宁省博物馆频放大招,推出“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各种重量级大展,实现月月有新展、展展有新意。“辽博大展”已成为我省独具一格的现象级文化IP。在辽博的带动下,我省文博游正在持续释放旺盛动能,跨省而来的观众渐趋占据主流,以“行走的GDP”模式成为拉动多业态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4年,辽博继续做足自身特色,以满满的诚意将《瑞鹤图》《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唐风图卷》《漪兰竹石图卷》《雪中梅竹图卷》等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捧出,从展览文物的精美绝伦到展示文化的灿烂辉煌,构建出全新展览叙事体系。9月29日,“山河与共”大展上,宋徽宗赵佶所绘《瑞鹤图》在时隔4年后又与公众见面,引发观展热潮。国庆节期间,辽博接待观众达15.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1.82%,再创历史新高。
《瑞鹤图》余热未消,《洛神赋图》又来了,一时间“买到去沈阳的票没”成为文史迷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辽博火爆现象”背后展现的是辽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因为聚焦观众需求,持续擦亮品牌,以精品意识为引领,高频次推出优质展览,才让站在“塔尖”的辽博牢牢抓住了流量密码。
2024年2月9日晚,当央视龙年春晚沈阳分会场满满“工业风”的舞台亮相,铿锵激越的鼓声齐刷刷敲响,东北的豪迈和热情破屏而出。东北曲艺与当代风尚的创意碰撞,科技力量和工业元素的创新融合,沈阳分会场点燃了冰火交织的澎湃激情。而在7个月后,沈阳再次被央视选中,秋晚主舞台选址丁香湖畔,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因此荣膺唯一的“双晚之城”。“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国际沈”等城市IP全面叫响,沈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沈阳故宫的大门缓缓推开,“大钻石”、中街、彩电塔等沈阳地标一一闪现……两台为全世界华人所瞩目的晚会中,频频出现辽宁元素,展现了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更凸显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蓬勃的发展气象。随着春晚、秋晚直播的进行,线上线下掀起各地网友对辽宁的关注热潮,“东北、辽宁、沈阳、振兴”等词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一城双晚”“一年两晚”ONLY沈阳,是对大沈阳独特魅力的巨大肯定,不得不说,央视也太会选址了!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浩然英雄气”“新质生产力”“丰美文化韵”和“开放国际范”,连续两年位列人才流入20强城市,居东北首位。成为“双晚”举办地,是展示沈阳城市拔节生长、产业活力脉动、群众安居乐业、发展日新月异的重要窗口,也是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最新成果的宝贵契机。
“大碴子味儿”的“赵熟”主打亲切,英语与东北话随时切换的“彭局”主打反差萌,一个又一个“沈阳文旅”的流量担当脱颖而出,让辽宁以接地气的方式在全国叫响名号。有网感、有智慧的城市代言人背后,是辽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目标下的“八仙过海”。
2024年11月,为沈阳文旅代言的短视频《万境于洪》“横空出世”。上一秒还是正宗的伦敦腔,下一秒丝滑转换为东北嗑,“赵熟,帮咱介绍一下!”一句话成功推出于洪大米,带火了于洪区文旅局副局长彭勃和当地种粮大户赵和平。随后,大米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赵熟”“彭局”身上一脉相承的,是对游客的真诚。创新的宣传方式、充满人情味的互动,让目的地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更有了意义。
下了班,干点啥?当然是上夜校!辽宁省市民文化夜校自5月开课以来,因定价低、课程设置丰富、上课地点便利等优势而报名火爆,达到一座难求的地步。
市民文化夜校是由省精神文明办、省文旅厅、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全省公共文化惠民项目,在晚间时段为18岁至60岁的市民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授课教师从高校、文化系统等单位选拔有影响力、代表性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和非遗传承人担任。
2024年5月21日晚,首期课程开课。课程涉及器乐、舞蹈、声乐、形体、书法、表演、绘画、非遗等多个门类,学员中既有来自各个行业的中青年人,也有附近就读的大学生。声乐、模特形体、美妆、八段锦等多个课程最为抢手。以6月份报名情况为例,通道刚一开通就有近2万人涌入,抢报43门课程800余个名额。
截至2024年底,省市民文化夜校累计开设了涵盖13个类别共计39个专业的178门课程,累计参与学员近3000人。
2024年8月8日至10日,辽宁中医药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从北陵大街33号转场到奥体中心,群众参与热情高涨,3天里,参与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人数累计达15万人次。
枝头上挂着的灯牌满满的“中药味”,“白大褂”穿梭,吆喝声四起,烟火气氤氲着草药香,数十个主题摊位和如织的人潮交汇成“中医药盛会”。“这个夏天,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医院!”逛夜市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名中医义诊区、中医药产品展示区、中医药传统和特色疗法体验区、针灸推拿体验区、中医知识大讲堂、传统功法互动区、中医药手工制作体验区、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大学生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区、药膳及功能性食品文化体验区等十大主题“摊位”,化身为一个个冒着热乎气儿的消费体验新场景。
随后,各种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在全省各地开花,中医药诊疗与文化、娱乐、消费等深度融合的活动,以接地气的夜市为渠道,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有了生动的展示。正因为立足市民健康消费特点,探索创新消费载体场景,引领夜市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实现了中医药诊疗、养生与文娱、休闲等多业态融合,才引发“中医最燃夜市”的火爆。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重要发源地和奠基地,在工业题材文学领域有底蕴更有底气。为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学文脉,赋能辽宁经济振兴发展,2024年5月16日,由省作协主办的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正式启动,“文学名家辽宁行”活动同时拉开帷幕。蒋子龙、梁晓声、刘庆邦、孟繁华、韩春燕等省内外文学名家、评论家在沈阳热议如何更好地传承工业文学的创作传统,如何更好地讲述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人与故事。
这是一项以工业文学为主题、致力于推动新时代工业文学蓬勃发展的创作计划,其命名源于作家草明深扎沈阳皇姑屯机车车辆厂、描写辽宁工业发展的长篇小说《火车头》。《火车头》是共和国工业文学的奠基之作。以“火车头”来命名并带动全省工业文学创作,对发挥辽宁文化资源优势、赋能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从草明、李云德等文学前辈当年的拓荒奠基,到今天一大批作家的执着耕耘,工业文学的创作传统在我省一直有着良好的传承。在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征途中,“火车头”创作计划的推出恰逢其时。
大时代呼唤大作品。在“火车头”的轰鸣中,作家们已经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波澜壮阔的生产生活中去,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厚重与生机,深刻挖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
这一年,辽宁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面向世界舞台频频展示优秀文化成果,打造文化出海IP。
2月,辽宁非遗先后两次亮相俄罗斯。其中一次,由辽宁芭蕾舞团携手非遗传承人代表,以“芭蕾+非遗”的组团形式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海”演出。
在城市文化和国际传播中寻找契合点,让境外观众从“看得见”到“看得懂”,最终“看得进”。纪录片《黑脸琵鹭》入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优秀作品评选榜单,《田野传奇》《遇见大连》等入选“可爱的中国”国际传播项目,通过央视总台CGTN频道面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候鸟的旅行箱》英文版于3月在境外上线万+。辽宁广电视听作品在国际传播领域捷报频传。
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辽宁出版集团2024年携手多家外国出版社,通过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成功架起与中亚文化交流的桥梁。辽宁文化出海已迎来“窗口期”,步伐在加快,成果在扩大。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九游娱乐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72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