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销的苏迪曼杯超萌吉祥物“A萌”,到刚刚开业的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 时光幻境”……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厦门再度成为“顶流”打卡地,汹涌而至的旅游人潮也带火了厦门的众多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鹭岛作为“文艺之城”“诗意之岛”的独特魅力。
导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厦门文创产业亮点频现,多元主体共建产业生态,文创产品推陈出新,借数字科技实现飞跃,从在地文创到潮流新品,展现出巨大潜力,已然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4月25日,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开启全球公测,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当日上午10点开启“五一”公测预约后,仅仅15分钟,2万个“幻境体验官”名额便被一抢而空。
值得一提的是,该景区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交互底座,通过AI感知、空间计算技术等,构建高精度数字交互场景,实现人景智能互动、虚实共生的数字市井生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开启数字化闽南文化体验新旅程。
近年来,借助数字化的“东风”,厦门文创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年底,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世遗元宇宙文旅项目——“元游鼓浪屿”,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该项目以鼓浪屿为蓝本,通过5G和实时云渲染技术高精度还原77处历史建筑,构建虚实融合的元宇宙空间。游客可通过AR导览和XR体验沉浸式感受岛屿文化,并参与数字藏品市集等互动活动,为世遗地注入数字时代的新活力。
在厦门思明区展馆,XR项目“秦潮觉醒”已推出两季,通过VR技术赋能文创体验,让游客漫步秦陵地宫并与虚拟兵马俑互动,成为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网红打卡地”,日均接待量超1000人次。
与此同时,游戏产业也成为非遗活化的创新阵地。飞鱼科技《神仙道3》将闽南海洋非遗元素融入游戏剧情,通过任务设计让玩家主动了解非遗故事,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
此外,AI技术也正在重塑文创设计流程。美图公司推出的MiracleVision大模型,通过“闽南红砖古厝+现代首饰”类似关键词快速生成融合传统元素的设计方案,将设计效率提升3倍以上。其2024年新推出的“文生视频”功能,帮助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制作文创宣传短片。
数据显示,厦门80%的文创企业已采用AI工具,将原创设计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标志着科技与文创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步入消费新时代,通过将文化符号巧妙融入消费场景,不少厦门文创产品及文创空间频频“出圈”。
赛事加持,文创加分。近日,2025年道达尔能源苏迪曼杯在厦门火热开打,超萌吉祥物“A萌”带着厦门风情和羽毛球元素强势“出圈”,引来各国球员和粉丝疯狂扫货。就连中华老字号古龙食品也来跨界整活,古法酱油基底混搭奶香的赛事专款雪糕,印着“A萌”造型,一口惊艳四座。
在地文化,潮流玩法。2023年落地的文旅优品平台——“在厦有礼XMEN-LY”,整合黄胜记、古龙等老字号,联合龟糕印技艺、闽南红砖雕等非遗传承人,开发出融合鹭岛建筑、海鲜美食元素的金属胸针、创意拼图等产品。2024年厦门国际IP授权展上,其“澳头海鲜盲盒”“鼓浪屿建筑积木”等产品广受好评,印证了其文创模式的市场吸引力。其品牌总监王宇霆坦言:“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把厦门记忆带回家’的情感体验。”
IP赋能,融入生活。成立于2021年的猎火文化科技是一家深耕IP开发的厦门文创企业,其原创动画IP“猎火熊”以李白诗句“猎火燃兮千山红”命名,将鼓浪屿中秋博饼、同安古城美食、集美学村赛龙舟等闽南文化符号融入动画及周边产品,开发出治愈系益智拼图、母婴级玩偶等文创,成功打入亲子文旅市场,与多个世界500强文旅品牌达成合作。其品牌主理人黄玮坦言:“我们希望通过年轻化表达,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走进‘生活圈’。”
多元业态,活力市集。在厦门,不在书店与退化公园探索出别具一格的“场景化”文创模式。不在书店转型为“海边文化综合体”,融合阅读、咖啡、特色窑炉面包、文艺展览、海滩音乐餐酒吧等多元业态。退化公园则将老城区居民楼6楼天台改造,汇聚近40家商户,涵盖中古、艺术书店等业态,定期举办市集,以内容运营为核心,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有活力的小型街区生态,为文创发展提供新范例。
在厦门,文创产业的“主力军”呈现鲜明的多元化特征。既有深耕IP开发的本土企业,也有整合资源的平台型机构,更有政策赋能的产业园区,共同织就了一张立体的文创生态网。
公开数据显示,厦门目前有超过700家文化企业,一笔之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以白鹭为灵感打造的“鹭小博”,不仅成为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的代言形象,还通过冰箱贴、公仔等20余种文创产品,将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而“鼓浪宇宙”则结合鼓浪屿的历史与潮流元素,推出表情包、联名礼盒等文创产品,赋能文旅、科技、影视等多元场景,其IP衍生品“鼓浪宇宙”地图遮阳伞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日韩及欧美外宾的青睐。
“‘玩’是毕生的修行,文创不应是刻板的创作,而应带着‘玩’的心态,以轻松、自由的状态去感悟生活。”这是一笔之上创始人刘斌的文创“哲学”。
作为诞生于厦门的艺术IP交易平台,衍艺圈签约超2万个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艺术IP,通过“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的融合模式破圈。例如,为万达鹭港商城设计的醒狮与闽南风狮爷主题装置,将非遗元素转化为潮流打卡点,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文化触点”。
“市场化手段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关键,我们正在构建‘IP孵化—设计转化—商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衍艺圈创始人黄志敏说。
此外,厦门亦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的“IP秀”平台,链接20余家博物馆、科技馆与2000余家品牌方,IP产品营收达到2000多万元,并推动厦门文博IP与多家厦门本土企业的跨界合作,实现企业与文博IP的创新融合。
以湖里区联发华美文创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由旧卷烟厂改造而来,聚集了透明岛予、高雅瑜当代艺术馆等200余家文创企业,形成“时尚设计+文旅体验”的产业集群。园区通过举办厦门国际时尚周、文创市集等千余场活动,年均吸引超50万人次打卡,成为城市更新与文创产业结合的典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园区带动湖里区文化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印证了“空间再造”对文创产业的赋能效应。
据了解,目前厦门文化产业园或聚居区已超过30个,吸引大量文创品牌与人才入驻,为厦门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创产业作为厦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早在2010年,厦门就将文创产业列为“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2022年发布的《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力争到 2025年末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比重达7%左右。“面对同质化挑战,差异化发展成为关键。依托华侨文化、闽南非遗、滨海生态等多元文化融合的独特资源,厦门文创拥有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沃土。”王宇霆强调产品必须融入厦门元素,如“在厦有礼”的地域特色产品复购率更高。“厦门丰富的在地文化资源为创意转化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借助金鸡、厦马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厦门在爆款文创开发上潜力巨大。”刘斌说。
针对文创产品“昙花一现”的行业“痛点”,厦门企业正在探索IP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猎火文化建立了“动画播映-周边开发-文旅体验-教育研学”的产业链;衍艺圈搭建IP交易平台,为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从版权授权到衍生品开发的全流程服务,降低IP开发风险。厦企万仟堂作为茶文化领军品牌,与头部文博IP联名,推出高端文创产品,营业额年增速达60%-70%,今年计划打造“观光工厂”、进军日本市场,打响国际茶文化品牌的同时,也为跨界投身文创产业的厦企,提供了经营思路的范本。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九游娱乐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72226号